加入我们 | 网站地图 | 联系我们
  艺人经纪
艺人报价
艺人合影
内地男星
内地女星
港台男星
港台女星
日韩明星
乐队组合
网络红星
曲艺明星
著名主持
体育明星
影视演员
著名主持
您当前位置:祖胤 >> 艺人经纪 >> 著名主持
杨澜
时间:2012年9月6日 访问人数:471人

杨澜近照国内著名资深电视节目主持人。曾在国内具有强大影响力的电视台担任电视栏目主持,以极具亲和力的主持风格倍受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。曾主持《正大综艺》、《杨澜访谈录》等电视栏目;曾被评选为“亚洲二十位社会与文化领袖”、“能推动中国前进、重塑中国形象的十二位代表人物”、“<中国妇女>时代人物”。

 

中文名: 杨澜
外文名: Yang Lan
国籍: 中国
民族: 汉
出生地: 北京
 出生日期: 1968年3月30日
职业: 电视节目主持人、企业董事局主席
毕业院校: 北京外国语大学
代表作品: 《天下女人》、《杨澜视线》、《杨澜访谈录》、《正大综艺》

 

【个人履历】
  1986年至1990年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大学;
  1990年,成为中国中央电视台《正大综艺》节目女主持人;
  1994年,获得中国首届主持人“金话筒奖”;
  1996年5月,以全优的成绩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事务学硕士学位;
  1996年夏,与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曾数次获得普利策奖的制片人莫利斯·莫米德共同制作导演了《2000年那一班》两小时纪录片,在哥伦比亚电视网晚7点黄金档向全美播出,创下了亚洲主持人进入美国主流媒体的先河,获评论界好评;
  1997年4月,应联合国副秘书长之邀,作为东亚惟一代表,出席了联合国世界媒体圆桌会议,当年11月又应邀出席联合国“1997世界电视论坛”;
  1997年1月,散文集《凭海临风》出版,销量超过50万册;
  1997年7月,被选为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校董,成为这所美国常春藤名校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董事;
  1997年7月,凤凰卫视中文台,并于1998年1月推出访谈节目《杨澜工作室》;
  1999年10月离开凤凰卫视中文台,担任阳光文化影视公司(香港上市公司,代码0307,现改名为泰德阳光)董事局主席;
  2000年,创建第一个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卫星频道—阳光卫视。2000年和2001年,阳光文化两次入选由世界权威财经杂志《福布斯》评选的全球最佳小型企业;
  2001年,应邀出任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形象大使;同年7月,在莫斯科国际奥委会会议上代表北京作申奥的文化主题陈述;
  2003年,阳光卫视70%股权转让,现和东方卫视、凤凰卫视、湖南卫视合作,主持《杨澜视线》、《杨澜访谈录》等节目。同年,杨澜女士成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;
  2005年,主持针对中国都市女性观众的大型谈话节目《天下女人》。

 

【个人作品】
  散文集
  《凭海临风》
  节目主持
  《正大综艺》
  《杨澜工作室》
  《杨澜访谈录》
  《天下女人》
  电子杂志
  《澜 Lan》
  《天下女人 Her Village》


【所获荣誉】
  1999年2月被《亚洲周刊》评为 “亚洲二十位社会与文化领袖”之一。
  2000年被评选为“能推动中国前进、重塑中国形象的十二位代表人物”之一。
  2001年度海内外十位有影响力的“<中国妇女>时代人物”之一。
  2001年,杨澜女士出任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形象大使。
  2001年7月,在莫斯科国际奥委会会议上代表北京作申奥的文化主题陈述。
  2002年被评为“中国企业女性风云人物”之一。
  自2003年3月起,杨澜女士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。
  现任中华慈善总会慈善大使和义务献血形象大使,并在宋庆龄基金会、中国环境文化理事会等多家公益机构中担任理事。
  2005年起,她被聘为哥伦比亚大学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。
  2007年,被评为中国最美50人第一人。
  2007年度“万宝龙国际艺术赞助大奖”十位得奖者之一。万宝龙1992年成立“万宝龙文化基金”,每年颁发,嘉许及表扬推动文化艺术的杰出人士。
  2008年与加拿大歌后席琳-迪翁合作,创办——LAN珠宝品牌,堪称国内首家源自东方的高端奢华定制珠宝品牌。于2009年6月28日正式开业!其品牌形象店座落在北京银泰中心Park Life三层。
  2009年3月8日,作为出品人创立华人职业女性网络社区——“天女网”上线。
  2009年2月26日,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。
  2010年2月25日,因“奋发有为、在传媒领域和国际文化交流中追求卓越”被全国妇联授予“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”荣誉称号。

 

【商业发展】
  杨澜现任阳光媒体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主席。阳光媒体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是国内民营媒体企业,现持有11家亚洲地区媒体类企业公司之股份;包括31种各类杂志、3种不同类型报章、10条电视广播频道、3个门户网站及多类型互联网、多媒体产品、教育及学院投资、体育/赛车运动以及音乐娱乐事业等。阳光媒体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现分布于9个国家/地区内之15个城市发展其多元化业务。
  日前才与书业大亨贝塔斯曼结盟的杨澜,又和联想集团携手,其附属的京文唱片已与联想集团达成跨行业合作协议,将在影音产品发行、品牌渗透和市场营销等方面合作,力争国内音像连锁经营的龙头地位。双方合作的主要项目是借助联想集团遍布全国的软件专卖店,进行音像制品的连锁经营。
   阳光文化:把音像店开在家门口
  根据阳光与联想达成的协议,京文唱片的所有影音产品将以每月10家的速度,进驻北京的联想1+1连锁店,首开国内“连锁音像店中店”的先河。阳光文化出版集团行政总裁许钟民表示:“我们要让大量平常没有时间逛音像店的消费者,可以在家门口买到各种优质的影音产品。”

 


【个人评价】
  杨澜:"我不是中国的华莱士"
  永嘉路387号(阳光卫视上海总部)一楼, 杨澜坦言,阳光卫视成立2年来,自己获得的人生阅历,远远超过了过去10年的总和。
  “做阳光以来,经济管理、公司运作等各个方面给我很大的压力。”
  杨澜展现给公众的,是一个多角度的形象。虽然外界有“杨澜是阳光文化形象大使而不是掌门人”的说法,杨澜说:她现在一半时间做主持,一半时间做管理。
  做访谈节目至今,杨澜已经采访了200多个政界、经济界或文化界的名人。“他们都给我很大的启发。有的是人生故事有意思,有的是思想深刻——采访对于我来说,就像是‘采气’:从每个人身上,我都可以采到‘气’。”
  杨澜坚持认为,自己从《正大综艺》的“出走”,不是什么大不了的转型。“90年代初中国还不是特别开放,《正大综艺》实际上是给国人介绍国外风土人情和知识的节目,严格说来是一个益智类的节目。”从益智类的节目到深度访谈,杨澜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始终以文化为导向:“从家世背景到个人爱好,我的兴趣一直在文化方面,所以真的不存在什么大的跨越。”
  杨澜承认《杨澜视线》是一个不成功但很重要的转型:“《杨澜视线》严格说来分为两个阶段。第一阶段是介绍美国百老汇和电影的幕后制作,当时忽略了中美文化之间的差异,虽然介绍了一些美国电影的幕后特技,但中国观众根本看不到这些电影,同明星和幕后制作的情感联系不是很紧,自然也就不关心。”但后期的《杨澜视线》,就明显地具有了更后来的《杨澜访谈录》的影子,节目的主题转到了社会、经济方面,风格也与《杨澜访谈录》如出一辙。
  杨澜曾经两访基辛格。“今年初我又访问了基辛格,想起自己1996年的采访,真是太小儿科了,问的问题都是八杆子打不着的,无一例外地在结尾希望人家对中国观众说几句话,你在外交事业中感到最骄傲的是什么等等:都是对任何人都可以问的问题。”6年以后的杨澜,同样是访问基辛格,问的是“1973年的赎罪日战争(中东战争)后,你也在中东有外交穿梭……”(因为访问时正值鲍威尔的中东之行),这样的问题具体、有针对性。这和“采访前做足了功课”有很大关系。采访前,杨澜阅读的是基辛格的主要外交著作等材料;采访后,基辛格对杨澜的采访是“AMAZING”(令人惊奇)。
  《杨澜访谈录》的制片人郝亚兰说:“这个节目,实际上是对杨澜和被采访对象智慧的双重倚重,是杨澜和被采访对象智慧的碰撞交融。”杨澜认为,自己是一个“认真而有韧性的人”;这一点,得到了同事们的一致认同。郝亚兰说:“坦白地讲,杨澜是这个制作组里最勤奋的人。”事实上,杨澜不仅仅作为主持人出现在节目中,她对节目制作的参与是全方位的。“有时甚至是否需要一个反光板她都会提出建议;作为一个职业的主持人,她对节目的品质有很高的敏感度。”
  我的风格是“绵里藏针”
  曾经有评论说,杨澜是中国的华莱士。但事实上,杨澜并不喜欢华莱士的主持风格:“他(有时)问问题显得有些生硬。”
  杨澜认为自己向来的重点不在风格,而在内涵:“风格是你在具备一定内涵后才体现出来的东西。”
  《杨澜访谈录》目前走的路线,是“温和的深刻型”。提及当初节目制作组在风格取舍上的抉择,杨澜说:“到底是开着轰炸机把这块地都炸平,还是钻井取油?后来我们认为,深刻的问题也可以用一种温和的形式提出来。
  对节目风格的取舍和杨澜的性格息息相关。“平时就不是一个凶巴巴的人嘛!”杨澜对自己的定位在她的每一次采访中都表现无遗。《杨澜访谈录》采访龙永图时,杨澜问及中国加入WT0最后阶段协议时朱总理的两个让步,龙回答:“具体的就不要说了”,杨当即表示“没关系”。
  但杨澜并不认为自己不尖锐。“采访吴基传的时候,我问了一个问题:“中国的电信改革,是改革拉着你走,还是你拉着改革走?吴基传最先回避了这个问题,我后来又把他拉了回来,问他‘那刚才那个问题呢?’”
  杨澜形容自己的主持风格:“绵里藏针”。“观众要看的是内容,而不是两个人吵架。”
  《杨澜访谈录》没有噱头,没有八卦;一律的开头和结尾,一样的穿插和解说。杨澜认为,这类深度访谈的节目形式应该相对稳定,没有必要像娱乐节目一样三天一小变、五天一大变。
  杨澜从来不认为采访有什么特别的诀窍,除了认真:“我不是每一次都有灵感,但我每一次都很认真。”采访前做一大堆的研究,目的只有一个:“我必须了解我在说什么。”而一次成功的采访,最重要的是要让被采访者知道,你明白了他在说什么,而不是把一个问题扔给他,得到答案后又接着问采访提纲上的另一个问题。“毕竟,我不是采访的主角,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他们。”
  杨澜的另一面
  杨澜,一直希望采访对象的每一次自由发挥,都能带给普通人最大的启示。
  不久前,杨澜到云南中甸采访,或许出现了高山反应,她懵懵懂懂地对随行人员说:“到高原后,食欲就不行了。”但随后,她又自言自语:“哦,我已经吃了两个烤土豆、两个米饼了。“(当地人透露,一个米饼可以做一碗米线。)。
  杨澜说:“我会一直做到观众不喜欢为止;他们不喜欢,我也不会硬跳到他们面前说:‘看我,看我’。”

 


 

打印 | 返回
Copyright © 北京祖胤兄弟国际文化有限公司 . All rights reserved. 版权所有不得转载.
联系地址:北京广渠路5号沿海赛洛城A22号别墅 邮箱13811810000@139.COM 电话010-87212100.